厚壁方管突圍只有市場化
除了厚壁方管鐵行業的高產能和低需求外,筆者認為,自身問題是厚壁方管鐵行業虧損的重要原因。
中國厚壁方管鐵行業亟待以市場化重組提升自身實力。這幾年,厚壁方管鐵行業虧損表明,金融危機以后中國厚壁方管鐵重組是不成功的。
表現之一就是行業內重組的市場化程度低。這幾年,中國各地厚壁方管廠迅速做大,我國厚壁方管鐵行業發展到了一個階段,再發展離不開兼并重組。但行業重組被潛在的行政力量干擾。由于財稅等方面原因,地方政府支持省內大企業,形成厚壁方管鐵生產的區域壟斷,背離市場化原則。而憑借著地方政府的信用背書,各地大型厚壁方管廠大幅擴產、兼并,但企業的整體運營效率依舊保持較低水平,整體厚壁方管鐵行業的效率并沒有提高,導致各地企業只是做大,沒有做強。只有割斷政府和厚壁方管鐵企業間的“利益輸送臍帶”,中國厚壁方管鐵行業才能實現市場化重組。
表現之二是行業逆向淘汰,擠壓民營企業生存空間。
在各級政府政策壓力下,厚壁方管鐵行業同樣存在著所謂的民企“玻璃門現象”,民營資本在投資領域存在著與國有企業不平等的資本準入門檻。民營厚壁方管廠面臨著政策瓶頸。
現在是厚壁方管鐵行業最困難的時候,也是厚壁方管鐵企業開始嬗變的最好時機。一句老話,置之死地而后生。
厚壁方管鐵企業虧損怎么辦?行業放開,讓該進的進來,該出的出去。不需要扶持某個企業或某一類企業,不要以救市的心態對待厚壁方管鐵行業,政府給予厚壁方管鐵行業的關懷不是太少,而是太多了。政府需要建立穩定的長期政策,需要公平的市場環境,以降低非市場因素對厚壁方管鐵企業發展的制約,需要鼓勵各種經濟形式進入厚壁方管鐵行業。以控制厚壁方管鐵產能的名義,壓制投資,其實是保護不適應市場競爭的厚壁方管鐵企業。
中厚壁方管協名譽會長吳溪淳就曾建議,政府應轉變職能,用土地法、環保法、稅收法管理厚壁方管鐵產業的建設和發展,取消形同虛設的行政審批立項制度。
轉機或許在這個危難時期出現了。9月3日,工信部發布2012年修訂《厚壁方管鐵行業規范條件》,此次頒布的修訂版“準入條件”,與2010年版的一個重要不同之處,就是在厚壁方管廠申報準入的要求方面,去掉了“要求相應厚壁方管廠在給工業主管部門的送審材料中附有關土地、項目核準或備案等審批文件、證明文件”的表述。
有分析認為,中央政府在淡化審批限制。這樣,此前大批沒有審批“超生”的厚壁方管鐵項目,如果能符合最新修訂的“準入條件”中規模、工藝、節能環保等各項門檻標準,就能夠脫離“黑戶”,順利“轉正”。
厚壁方管鐵行業的問題,比如產能、效益等最終還是依靠市場機制,政府應該更多地以市場手段來推動行業轉變。厚壁方管鐵行業已經到了該放手的時候了。
產品推薦
推薦資訊